机械-探寻可降解塑料袋公司的“坚冰期”(一)
我们已熬了6年,还准备再艰苦奋斗6年。2008年7月12日,杭州茂达环境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达)负责市场的陈先生面对实践队做出的展望。陈先生往后微仰,露出疲态说:折腾不起,我再干两年也就退休了。在这位鬓发微白的中年男子眼中,奋斗与折腾并没有2致。
浙江师范大学限塑之行暑期实践队近日赶赴杭州,展开为期10天的调研、访谈活动不满拆迁补偿安置怎么办,目标之1便是了解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的企业的现状。
茂达是浙江省唯逐1家有能力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陈先生流露,茂达步履维艰,1直在亏损的边沿挣扎。2008年6月1日,《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开始实行,规定全国范围内制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而且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这曾给茂达带来莫大的欢乐,在他们的预期中,超薄塑料袋市场遭到打击以后,相对价廉且具有环保优势的替换品可降解塑料袋就具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将塑料袋的支出由生产者转移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为塑料袋买单,恍如销售商便会对塑料袋的购买价格不再敏感。
在接受浙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茂达的总经理郭文慧仍有所担忧:如果开始对塑料袋收费,那么塑料袋的使用量一定减少,企业的效益难免会遭到影响。杭州世纪联华运河路购物广场主管销售的赵女士表示,限塑以来,这个超市的购物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为之前的3成。
‘限塑令’对我们肯定是好事不过要从长远来看。陈先生流露,6月茂达的订单纷至,生意昌盛;而7月,订单骤减,回落到了原来水平。明显,6年来1直将生产可降解塑料袋作为主攻方向的茂达,其实不愿意看到这个迟到的春季如此短暂。
可降解市场之路漫漫
价格之高,经销商照旧敏感;降解性能,消费者无关痛痒
摩挲着1只某超市售出的塑料袋,陈先生表示这多是用新料做出来的。我们产品的本钱跟新料做出来的本钱差不多;不过如果是2次塑料袋,本钱就只是我们的1/20了。2次塑料袋是指废弃塑料回收后,经清洗、打碎成塑料颗粒、重融、吹膜等进程生产出来的塑料袋。这些进程常常产生在不知名的地下作坊里,而步骤之1的清洗常常由于费水、工作量大而草草了事。
面对2次塑料袋,我们的产品没有竞争力。陈先生所说的竞争力是指价格优势。经销商对塑料袋的价格实际上是极其敏感的:17.1元的两刀产品肯定会被要求抹零。跟1些采购量少的经销商,你永久要不到零头。
有时候着急啊,下班了就带着几刀可降解塑料袋就往菜场去了。他人吓1大跳,你这袋子怎样这么贵啊?然后我该怎样讲?这年头什么都涨价了,你的肉之前卖多少1斤,现在卖多少?难道塑料袋的原料就不往上涨吗?塑料袋的主要原料聚乙烯,从石油中提炼而来遭到政府强拆怎么办。原料价格随着1路飙升的原油价格而水涨船高。本钱的走高使得本来微利的塑料行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水。
从浙江师范大学2008限塑之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的调查数据来看,调查的387人中,有19%的消费者会愿意选择可降解塑料袋,作为塑料袋的替换品。这与布袋、纸袋、竹篮的选择趋向大致相当。
而且另外1组数据表明,当被调查者遇到有些超市、商贩等为吸引顾客仍无偿提供塑料袋(不可降解)的情况时,被调查的381人中,有1半的人态度暗昧,表示视情况而定,有两成的人表示睁1只眼,闭1只眼,有1成的人表示完全接受。消费者接受心理,使得可降解塑料袋的预期市场受挫,环保愿景与现实中消费者的实际行动脱节。